追责阿里声讨腾讯约谈网易,政府强硬管理要为互联网立规矩观点
2月1日,新华社连发三枪:《微信公众号:“1人原创,99人抄袭” 缘只为抄成“大号”挣钞票?》《原创者:面对“李鬼”,只能一声叹息》《微信,你真的拿“抄袭”没办法?》。三篇文章言辞犀利,全部指向微信公众号惨不忍睹的抄袭现状。文章指出,在微信平台上,抄袭者正在吸吮着原创者的血汗,在这样逼仄的生存环境下,原创者举步为艰。
应该说,新华社向腾讯的发难相当令人错愕,在此之前,业界还在回味阿里巴巴和国家工商总局在淘宝假货问题上的相互责难。
1月28日,工商总局公开“白皮书”,指责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有缺陷、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严等“五宗罪”。阿里巴巴则反唇相讥国家工商总局是“情绪性执法”,涉嫌违规。
一直以来,除了零星指责,BAT在官媒和民间中收获的多为赞誉和表扬,但2015年甫一开年,BAT中的两大天王相继被置于商业道德的烤架之上,这堪称史无前例。而这,亦折射出新一届的党中央,对中国互联网管理有了新思维。
上帝欲使其灭亡,必须使之疯狂。在毫无管束和规则缺失中,中国互联网已现疯狂:百度在竞价排名中大搞权钱交易、阿里巴巴让假货在淘宝肆意横行、腾讯成了山寨和抄袭的最坏典型、门户网站收钱删贴、视频网站盗版片源横行、快播更是明目张胆地成了色情内容的最大温床……
互联网推动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中以互联网巨头贡献为最,但是,企业做大了,不能忘记企业公民之责,不能借行业地位自重、挟企业规模生威,互联网市场上的弱肉强食,必须奉行公认的游戏规则、守住社会良序的底线,如果长久游离于商业道德的约束之外,中国互联网难免走向癌变和畸形。
中国已然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国家,这意味着我们失去了发展和监管同步的最佳机遇期,但亡羊补牢,未为晚矣。此时问责有着标杆意义的阿里巴巴和腾讯,表面看是在为难互联网巨头,实则传递出中央依法、合规、积极、有效监管中国互联网的坚定信念。而这,可能在短期内削弱中国互联网之活力,增加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成本,但这些代价换来的是公正的规则、良性的竞争、透明的交易和健全的信用。这其中,哪个不是为中国互联网营造健康生态环境的长远计?
如果再联系到国家主管部门去年对快播的斩立决,到近期约谈新浪、网易和搜狐等门户网站,以及专项整治互联网收费删贴的行动,中央打出的一系列组合拳清楚表明,是该到了为中国互联网立规矩的时候,一张针对中国互联网的监管之网正在形成,从前为了做大行业,从前睁一眼闭一眼粗放式管理模式正在终结。